10月24日,中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在北京召開會議,專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張德江主持會議並講話。(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中國日報網10月27日電(遠達)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圍繞法治問題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討論,會後,中共中央委員會發佈了一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公報。有外媒報道說,該公報總體上介紹了中國的法律體系改革,強調了憲法的重要性。
  《外交學者》雜誌10月23日發表該雜誌副主編Shannon Tiezzi的分析文章稱,四中全會公報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正如預料,中央委員會採取行動,減少了地方官員對法律體系的控制。公報指出,中國將設立巡迴法庭,有效切斷地方法官與地方黨委官員之間的直接聯繫。儘管巡迴法庭仍將受黨委領導,但此舉將使低級別官員難以徇私枉法。此外,公報承諾將“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這又是邁向減少地方官員對中國司法體系控制的關鍵一步。
  中共還表示將把法治建設納入官員政績考核。從現在起,實施法治的成功與否將成為考核政府官員的重要因素,這意味著官員的升遷將部分取決於他們對法治表現出多大程度的尊重。官員考核的方法目前尚不清楚,而且法治建設只會是未來用於考核官員諸多因素中的一種。不過,公報還承諾將設立某種機制,“記錄”那些試圖干涉司法案件的官員。公報警告稱,這些官員將被公開點名。
  第二,公報承諾將增強政府的問責制並提高透明度。公報承諾將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這一新機制將包括“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中共還將努力提高政府透明度。
  這兩大舉措符合習近平對改善乾群關係的重視。習近平的“群眾路線運動”同樣強調官員需回應人民的需求,一是為了有效治理,二是為了改善黨的形象。在另一項旨在更積極回應人民訴求的舉措中,公報承諾將“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北京一直在漸進性地擴大公益訴訟案件的範圍,尤其是圍繞著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環境問題的公益訴訟案件。如果能有效實施,這些訴訟將對大型企業與地方官員的勾結提供非常必要的約束。
  第三,四中全會尤其強調中國憲法的重要性。公報延續了這個趨勢,它指出憲法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公報還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健全憲法實施制度。”公報還特別要求,應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憲法監督制度。
  (編輯:周鳳梅)
  延伸閱讀:  (原標題:外媒解讀四中全會公報:強調憲法重要性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svqjsca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